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高凯)由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分公司、《十月少年文学》杂志承办的首届儿童文学与生态文学创作论坛日前在十月文学院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等汇聚一堂,围绕儿童文学与生态文学的创作,文学与科普、影视的融合发展等主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首届儿童文学与生态文学创作论坛在京举办。岳双俊摄
作为论坛的主持人,《十月少年文学》副主编冷林蔚介绍了举办此次论坛的背景,她表示,“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生态文明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传播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书写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的作品逐步涌现,更多作家开始主动讲述生态环境保护的感人故事,赞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十月少年文学》杂志特别在今年的第10期推出自然与生态专号,并且举办本次儿童文学与生态文学创作论坛,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儿童文学领域的生态文明主题创作,加强儿童文学与科普、影视、环保等各个领域的互动交流。”
曾以生态散文集《好想长成一棵树》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作家湘女,结合几十年来在云南的生活经历和自然生态主题的文学创作,谈了自己的心得,她认为自然生态主题的儿童文学写作,是作家试图在自然生态与人类环境之间寻找文学平衡。对自然生命的书写,不是孤立或外在地去表现个体,而是要深入地探索人与自然生命的关系,既直面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又要找到心灵与大自然的融合点。
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徐鲁曾创作过《追寻》《江南草木小札》等生态文学作品,他认为,生态文学需要创作者有一种为天地立心、替万物代言的担当精神;需要秉持一种“大地伦理”和“野性原则”,而不是简单地以“人类道德”和“人性原则”来观察和描写自然万物;生态文学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是对现实生活观察、发现与思考的结果,而不能仅仅依靠想象和幻想去创作。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文学评论家纳杨认为,儿童文学与生态文学是有着天然渊源的,生态文学创作已成为儿童文学主题创作中的一个新的热点。纳杨对近几年的一些重点作品作了综述,并指出生态文学应该是生态为主题,又不局限于环境保护等内容,不着痕迹地书写人与自然如何实现和谐相处,才是高级的生态文学。
诗人、评论家、深圳艺文儿童文学院执行院长周瑟瑟多年来一直在文学教育实践中实施着自己的生态观,深圳的小十月文学基地就落地在艺文儿童文学院。周瑟瑟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阅读与写作,是人类阅读与文学的理想境界,作家与编辑、读者与社会,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曾经拍摄过《自然北京》《黄河安澜》等多部自然人文纪录片的导演沈鹏飞认为,近年来社会和大众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创作空间。无论是影视还是文学,最核心的创作方法就是“观察、发现、感受”,而任何与自然有关的创作,都应该敬畏自然。
当日下午,主办方邀请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纪录片导演奚志农为本次论坛的与会嘉宾做了一场题为《影像保护自然——从爱鸟少年到野生动物摄影师》的精彩分享。作为一位几十年来一直行走在荒野、专职观察和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奚志农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和创作历程,以及这些年他所感受到的生态文明的发展进步。(完)
中新网武汉9月24日电 (马芙蓉 邱珊 杨凯)2023年鄂台青年体育研习营暨中秋嘉年华活动24日在武汉举行,两岸青年通过体育竞技运动比赛、体育项目体验和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展现青春活力,增进交流与了解。
两岸青年混合组队开展篮球比赛。 马芙蓉 摄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台办、武汉体育学院联合主办。其中,参与活动的台青共150余人,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等15所高校的台湾师生及在武汉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
武汉体育学院副院长潘高峰在致辞中表示,参加体育运动,既能强壮身体,也能塑造人格,更是沟通交流的载体。希望两岸青年通过体育运动互学互鉴,加深了解,成为好球友、好伙伴、好兄弟、好姐妹。
开幕式后,两岸青年混合组队,进行了篮球交流比赛。足球、排球、羽毛球、龙舟、皮划艇、围棋、攀岩等体验项目也同步开展。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本次活动还特设“中秋嘉年华”主题游园活动,两岸青年画团扇、制作灯笼、拓印书签、掷著投壶,沉浸式感受中秋节习俗。
两岸青年体验划龙舟项目。 武汉体育学院供图
在武汉工作的台青叶雅方,与丈夫一起体验了划龙舟。“以前只看到过赛龙舟,从来没有机会体验。”叶雅方说,这次不仅学到划龙舟技巧,还从中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任教的台湾教师简全亮,借此活动与湖北多位高校教师、学生交换了联系方式。他表示,目前,武汉与台湾直航已恢复,鄂台往来将更加便利。他希望发挥纽带作用,促进两岸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完)